2009年7月6日,中粮与 蒙牛 同时宣布,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公司厚朴基金,以现金每股17.6港元,投资逾61亿港元,收购 蒙牛 公司20%的股权,并成为 蒙牛 第一大股东。
这一消息,不仅对中粮、特别是 蒙牛 的长期发展是利好,对保证民族品牌的安全也创造了一种新模式,即所说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多种所有制合作模式”——(据新华网报道)“牛根生说,这一国际通行模式,是欧美缓解经济危机采用的方式。因为可以创造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的结合,这在国内是一条新的光明大道。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作为当前欧美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式,这一新型合作模式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 蒙牛 在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创、并曾险遭变成“洋牛”的威胁以来, 蒙牛 一直没有真正恢复元气。从支持民族品牌出发,特里定位工作室侯惪夫曾于2008年11月5日于全球品牌网上发表《齐心协力救 蒙牛 !》一文,对 蒙牛 如何复苏提出5条建议:
1、主动提高液态奶质量标准;
2、对产品进行质量承保;
3、更换包装;
4、联合同行成立三聚氰胺受害者基金;
5、由政府出面,请中国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做公益广告:支持国产牛奶。
其中 蒙牛 真正执行的只有第4条,还是被动的,即问题奶粉22家责任企业被有关部门要求于2008年12月共同出资2亿元成立了医疗赔偿基金。 蒙牛 的小家子气,表明牛根生所谓“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的豪言壮语,其实是个表演,这也就难怪 蒙牛 后来又在OMP事件中栽了个大跟头,其高端品牌特仑苏从此一蹶不振—— 蒙牛 (严格说来,是 蒙牛 的领导者)太不实在了!
不过,尽管 蒙牛 的近期表现令人失望,但它毕竟是中国人民培育起来的“儿子”,我们可爱的消费者以母亲一样的胸怀包容了这个走偏了路的孩子。 蒙牛 不要以为是自己的广告、策略起了什么作用,正告 蒙牛 :靠那些虚招忽悠不了人,只有中国民众的赤子之心,才是维持品牌屹立不倒的坚强支柱。
但是,要是浪子不回头怎么办?——你看,不是有个汇源的朱新礼说“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吗?
鉴于此,侯惪夫在全球品牌网《齐心协力救 蒙牛 !》一文最后又提出:“ 蒙牛 、伊利的股权太过分散,且都是上市公司,建议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使国家掌握控股地位,确保民族品牌的股权安全,千万要小心外资的圈套。”事实的发展,完全应验了特里定位工作室在8个月前的这个建议, 蒙牛 从此再无脱离祖国之忧,中国消费者一直以来对 蒙牛 的支持、厚爱也获得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蒙牛 ,来自于民,还之于民。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汇源。特里定位工作室于2008年9月20日曾写了《中国品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汇源、三鹿事件谈品牌的心智资源》一文(2008年10月14日发表于全球品牌网),文中建议:
“朱新礼的明智选择是,不要‘顺其自然’等待商务部反垄断的审查结果,而应主动顺着中国消费者的心智承认错误。因为批与不批,汇源已经被国民打上没有信用的标签(朱新礼认为‘不批的话更多的中国人会猛劲地喝汇源’实是令人作呕的幻想),鉴于汇源已对可口可乐作出交易不可撤回的承诺,朱新礼可在私下表示悔意,并希望如果此次出售被拒,将承诺汇源永远不卖,永远是中国人的品牌。当年可口可乐停产传统配方、推出新可乐,结果遭遇抗议浪潮,不得不顺应民意重新推出老可乐,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现在汇源面临同样的契机,只看朱新礼有没有打造中国版可乐传奇的企业家精神,舍此我们可以肯定,沾了可乐味的汇源,不是中国人喜欢的味道。”
不出所料,汇源出售与可口可乐的交易案未获商务部通过,这本是给了汇源一个品牌公关的好机会,可朱新礼不仅未能迷途知返,反而仍然铁了心要卖,还津津乐道“来提亲的不少”,真是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究竟是谁,如此,汇源的前途何在?
特里定位工作室认为,汇源在果汁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以朱新礼的营销修为与战略思维,汇源也只有出售才有活路,但出售给谁是关键,若是售与非人,汇源就离它的品牌墓地不远了——其实,就算当初真地卖给了可口可乐,结果也只会更遭,实质是可口可乐以并购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已。那么,谁才是汇源未来的好东家呢?
无疑,中粮与 蒙牛 的合作模式,即让汇源被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收购,使汇源从此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就是汇源命运的最好归宿。
我们不再强调培育民族品牌对国家经济强盛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这是常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是毛泽东为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所制定的指导方针,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特里定位工作室认为这十二个字也是保证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市场不衰的根本出发点,支持民族品牌发展,维护民族品牌安全,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消费者的自觉选择。
从蒙牛到汇源:说说民族品牌安全
2024-03-02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