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浪潮也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日前,北京保险研究院发布了题为《互联网+对 保险营销 的新挑战》报告,预测“中国的网销保险规模占比预计在五年后达到50%,较2014年增长2811%”。
“互联网+”保险融合加快
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间我国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已经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保费增长相辅相成的是,互联网保险的关注度也在2014年急剧上升,保险的搜索指数高达4169,比平时高出2到3倍。与此同时,多种互联网保险产品也大胆试水,仅2014年淘宝天猫“双十一”就售出1.86亿份退货险,刷新了中国保险业单日同一险种成交保单份数的记录;众安保险销售超过1.5亿份保单;平安保险的官方旗舰店热销的产品包括养老险产品、车险以及非机动车辆保障险三款,总成交额超过2亿元。
“‘互联网+’创造了保险发展的新生态。”谈及互联网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北京保险研究院院长姜洪认为,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优化和集成的作用,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深入融合保险业,全面提升保险业生产力,形成保险业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发展新业态。在姜洪看来,保险业态未来发展将具有创新压力大、融合加快和开放包容三个特点,而在探讨互联网保险的过程中,互联网 保险营销 是互联网保险应用最直接,对产业生态最先见效的方面。
重新定义 保险营销 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对 保险营销 的新挑战》从互联网时代传统保险企业面临的困惑出发,分析“互联网+”为传统 保险营销 带来的机遇,重新定义企业新的营销模式,即囊括用户需求、动态沟通、价值传递、数据决策的互联网经济时代4D新营销模型,涵盖了互联网时代的四大关键要素。
第一个关键要素是需求,即企业首先需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不仅需要大力宣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还得用超出消费者最高期望的方式去实现它。第二是要素传递,即顾客进行营销策略选择时,优先考虑到将产品的各项价值如何更加便利地传递给客户,而非只考虑企业自身生产、销售的方便程度。第三是数据,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社会化应用以及云计算使得网民的网络痕迹能够被追踪分析等,而这个数据是海量的以及可变化的,企业或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借助这些数据为企业的营销提供咨询、策略、投放等营销服务。第四是动态,即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出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对话已经不再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一对一、点对点的静态沟通机制,转而演变成多对多、立体化的动态沟通机制。
不仅如此,在4D模型基础上,报告还借助大数据、平台化、跨行业等互联网思维重塑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价值传递模式,通过社会化渠道管控全面建设和强化企业的运营能力,实现营销模式的互联网转型,形成全渠道价值链。正是基于这些理论,报告引入了车险市场变革实例及创新路径,提出新型社区保险O2O,突破了养老社区模式,分析了未来社区保险O2O发展方向,并且通过对“互联网+”保险新营销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保险的营销变革路径创新。
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原则
“无论是保险公司通过官网直销,还是利用综合性电商平台,抑或是建立网上保险超市、专业的保险垂直搜索,每种模式都对 保险营销 带来巨大挑战。”在分析“互联网+”对 保险营销 模式影响时,北京保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占波强调,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保险企业必须基于4D模型进行营销变革,紧紧把握需求、动态沟通、价值传递和数据决策等方面,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原则,完善从产品设计、渠道销售到售后服务、关系维护的全流程,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保险业的各参与主体应共同努力打造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充分发挥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基本手段的作用,使保险业在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
对于网销竞争日趋激烈的车险领域,赵占波说,大数据、车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保险生态产生了巨大冲击。互联网时代车险新型营销模式主要包括深化产品创新、基于大数据定价、扩展营销渠道以及全流程网上操作等,建议“互联网+”对社区O2O模式进行探索,这样保险公司不仅可以自建O2O网点,从而靠近客户源,而且也可以与O2O企业合作探索新型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