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贝因美现金流危机
2024-07-12  浏览:29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曾经的国产婴幼儿奶粉龙头 贝因美 无奈走上了质押股份换取融资的道路。日前, 贝因美 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贝因美 集团已经将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质押,用途为融资。此前,由于业绩承压, 贝因美 还通过恒天然入股获得了35亿元资金。业内人士指出, 贝因美 在转型道路上步履维艰,此时质押股份获取融资是为了增加现金流,增加市场扩张和铺货,改变现在的不利局面。
  质押股权换融资
   贝因美 公告显示,此次质押股份为4800万股,用途为融资,质权人为工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本次质押占其所持 贝因美 股份比例为14.2%。
  值得注意的是, 贝因美 集团质押 贝因美 股份的时间比较长,质押开始日期为2016年6月21日,质押到期日为2020年6月1日,长达四年的质押期限。数据显示,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 贝因美 集团共持有 贝因美 股份约3.38亿股,占 贝因美 总股本的33.06%,因而 贝因美 集团是 贝因美 的控股股东。不过,在公告中, 贝因美 只简单提到质押股权将用于融资,但是并没有详细说明融资用途何在。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 贝因美 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并未就质押股份一事做出说明,只表示以公告为准。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在乳企中,通过质押股份换取融资的现象并不常见,说明 贝因美 目前的现金情况处于紧张状态,质押股权后, 贝因美 能够获得充足的现金流,在乳业新政之后加大市场投入和产品铺货。
  实际上, 贝因美 的现金流一直是较为敏感的焦点。北京商报记者查阅 贝因美 2016年一季度财报发现,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4.2万元,虽然相比去年出现了93.05%的提升,但是依然为负数。
  此外,2015年 贝因美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290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5.5%,这一变化也遭到了深交所的询问。 贝因美 在昨日发布的公告中回应称,这是因为经营活动流出减少额大于销售回款减少额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 贝因美 着重提到,去年该公司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增加4475.3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增加3105.07万元,收到往来款增加1239.17万元。
  外援相助未解困
  实际上,政府补助一直是 贝因美 的一大靠山。2015年, 贝因美 实现营收45.34亿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50.45%。不过,年报还显示, 贝因美 去年实现盈利,但大部分盈利却是来自政府补贴。 贝因美 去年获得政府补助1.237亿元,刨除补贴,其实去年亏损1970万元;2014年, 贝因美 净利润仅为6888.62万元,当年获得政府补贴8311.36万元。
  实际上,作为昔日国内奶粉业的老大, 贝因美 2013年的业绩达到上市以来的高峰,当年其净利润达到7.2亿元。自此之后, 贝因美 业绩突然反转,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 贝因美 最大的问题就是向经销商压货,导致通路上的产品积压特别多,近两年一直在处理库存。
  不过,除了此次的股权质押融资以外, 贝因美 也在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改善业绩,但是截至目前效果还未显现。
  2014年,恒天然全资子公司恒天然香港向 贝因美 的全体流通股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18.88%的股权,成为 贝因美 第二大股东,按照当时 贝因美 的股价计算,恒天然出资额为35亿元。双方准备一起建立从牧场到中国消费者的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并为 贝因美 提供恒天然位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奶源和生产基地。这项交易也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
    随后, 贝因美 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境外资产、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定将以3.67亿元的价格收购恒天然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达润工厂51%股权,剩下49%股权由恒天然持有,并且双方还将共同出资2亿澳元进行达润工厂运营。
  但即使是得到恒天然注入的35亿元资金,到2015年, 贝因美 的亏损额还是从年中的1.02亿元拉大到三季度的2.15亿元,资金缺口逐渐拉大。
  当时业内曾经猜测,恒天然的入股资金并未到位。对此, 贝因美 特意发布公告澄清称,与恒天然已合法完成交易,并不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贝因美 再次拉上了外援。2015年10月底, 贝因美 宣布使用自有资金360万元与韩国第二大乳企韩国每日的香港全资子公司每日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孕产妇奶粉及营养品等研发业务。公告给出的合资公司名称为杭州贝每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股权结构为 贝因美 持有60%股权,每日香港持有40%股权。特殊配方奶粉主要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原发或继发乳糖不耐受婴儿、食物蛋白过敏及氨基酸代谢障碍等特殊婴儿人群。
  不过无论是恒天然还是韩国每日的合作成果,至今未能体现在 贝因美 的财报之中。
  融资和新政的双重风险
  此次质押股份获得融资,不仅是 贝因美 对当下所处境地的无奈之举,也是冒险之举。“虽然质押的股份占公司比例并不大,但可能会引发整个股市对 贝因美 资本市场看法的变化,而且如果 贝因美 在四年后偿还不了资金,所押的股份将由质权人所得,很可能被拍卖,这种情况会对 贝因美 的正常运营产生很大影响。”宋亮坦言。
  根据目前的股价,此次被质押的股份市值大约为6.35亿元,但 贝因美 2015年全年净利润仅1.04亿元,如果这部分资金无法偿还,对 贝因美 来说将是不小的损失。
  除了股权质押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之外, 贝因美 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则是配方注册新政的压力。
  被称为“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于6月终于落地,并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新政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企业最多只保留3个配方奶粉系列9种产品配方,内外资企业接受同等监管。这对于旗下拥有众多品牌的企业而言,意味着削减产品和配方,这对于本就处于转型中的 贝因美 而言,又将是一次大手术。
   贝因美 此前一直采用的是多品牌、多配方战术,比如黑龙江 贝因美 乳业有限公司就拥有12个配方、杭州 贝因美 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拥有天才宝贝等7个奶粉品牌。
  “此前,多品牌多配方的战术是乳制品企业借机涨价的一种手段,如今这一措施已经被掐死,企业只能按照新政严格实施。对于 贝因美 而言,要留下哪几个品牌,留下的品牌能否与其他企业抗衡,都是难点所在。”另有不具名行业人士称。
  业内人士也由此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贝因美 仍然难以摆脱转型阵痛,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现金流用于补给,也将成为未来 贝因美 常使用的手段。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