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新零售 ? 新零售 到底离我们现在的企业有多远?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势去面对 新零售 ?无论对 新零售 的概念倍加推崇还是对此嗤之以鼻,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企业,认清零售企业自身、消费特点、行业环境的现在、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从来不使用“ 新零售 ”这个词,你也会活得很好。
前几天,针对阿里研究院发布的《 新零售 研究报告》,“百货女王”厉玲女士发表了题为《零售就是零售没有新旧之分》的访谈。
厉玲女士是值得尊敬的行业前辈,她的专业、经验在今天依然有用,但其作用和价值可能不复当年,毕竟经济环境、市场格局、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 新零售 ”的褒贬不一,原是多元化社会的正常反应,各种观点的交锋,事实上有利于观念的交流、融合,有助于厘清概念。
但如果一味地抵触“ 新零售 ”,对零售业者来说,也绝非好事。
一、零售本质不变不足以否定“ 新零售 ”。
厉玲指出“零售业发展至今,商品在不断丰富,渠道在不断推陈出新,消费者需求在不断改变。不管怎样,零售的本质不变。”
确实,“ 新零售 ”并未突破零售本质,但这一点似乎不足以作为否定“ 新零售 ”的证据。
战争的本质也没有变,但现代战争海陆空天一体的体系对决和冷兵器时代的单兵作战一样吗?“战略新思维”的提法就应运而生。
尽管零售的本质没有改变,但当今的零售与过去的零售毕竟有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前,冠之以“新”并无不妥。
二、商业竞争不同于NBA赛事,零售业不能永远“摸不透”。
厉玲说,乔布斯当年发布iphone智能手机时,有数据吗?很多时候,需求是潜在的,连消费者自身都很难察觉。这就是零售的魅力所在,你永远摸不透。
她拿用数据预测NBA比赛的结果不一定准确举例,说“数据只代表过去,每一场比赛都存在很多变数。”
NBA比赛与零售业竞争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的对抗更激烈,比赛很快就有结果;而零售业的竞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每一场“商战”都能分出胜负;体育赛事有很强的偶然性,而企业经营结果更多的是一种必然。
大数据可能无法预测一场体育比赛的结果,却可以支撑零售企业的精准定位、精准调整、精准营销、精准服务,让企业经营更贴近消费需求变化。
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说“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阿里CEO张勇讲“每个企业都将走向数据公司,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这都是强调数据对于零售企业的重要性。
数据之于零售企业,就好比雷达之于战机、声纳之于潜艇,只有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企业才能真正洞察消费需求,精细管理、成本控制也才能有所依据。
而实体零售最大的“吃亏处”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数据,缺少对数据的准确分析、高效利用,很多工作只能是凭经验、凭直觉办事,往往给人以“摸不透”之感。
但“摸不透”并不是什么魅力,而是受到技术的制约,说到底是一种缺陷和不足。如果能看得清、摸得透,岂不更有益于企业经营发展?
确实有很多企业没有做好、用好“小数据”,这是一大短板,也是与“ 新零售 ”的差距所在,但这也不意味着企业没有完全做好“小数据”之前就不能搞大数据。
乔布斯在开始发布iphone手机时,确实没有多少数据支撑,但那是开创、颠覆的时期,而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数据是不可或缺的,我相信今天的ios系统升级、新功能开发,肯定会参考大量的数据。
三、零售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但更于观念创新有关。
在谈话的最后,厉玲肯定了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可以帮助零售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术使零售更强大”。
去年圣诞节那天,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对话》节目,邀请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做客,共同探讨中国制造业“寒冬”的深层原因。
针对马云不久前提出的“ 新零售 、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资源”“五新”,宗庆后先生表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并直指“虚拟经济已经搞过头了,冲击了实体经济”,引起舆论哗然。
不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宗总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真正逼死各行各业的,不是马云,不是阿里巴巴,也不是任何一个电商,而是固守昨天的思想,不考虑用户变化,害怕拥抱未来的老板。”
也许阿里对于“ 新零售 ”并未给出一个令各方都信服的准确概念、完美定义,但那又有什么关系?零售企业是“实战派”而非“学院派”,主要工作并不是从事理论研究。
根据公开报道,“ 新零售 ”最主要的似包括双线融合、数据驱动、高效物流配送等内容,这些都涉及到技术的应用,但远非植入技术那么简单,它实质上是一种融合、再造、重构。
正如阿里CEO张勇所说“ 新零售 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行重构,包括重构生产流程、重构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重构消费体验等。”
因此,之前的“互联网+”“+互联网”虽然大热,但到底没有发生业界期望的“化学反应”。
这就好比军队,战力的提升不只是造几艘航母、弄几架四代战机、研发几枚新型导弹就可以实现,还需要各军兵种衔接配合,通过北斗导航、预警机、侦察卫星进行数据交互链接,形成体系作战。
这样,就要求军队的组织架构、指挥体系发生相应调整变化,“二炮”升格为火箭军,七大军区变成五大战区,指挥机构更加扁平高效,并审时度势对精简陆军,扩编海军,而空军规模将保持。
同理,实体零售迈向 新零售 也存在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融会贯通的问题。当然,这一点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改造一家传统实体店甚至比新建一家“ 新零售 店”的难度更高。
技术是“拦路虎”,但比技术更大的障碍却是观念的止步,如果对“ 新零售 ”抱持抵触、反对的态度,而不是以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还在对昨天的成绩、过去的辉煌沾沾自喜,就不可能在“ 新零售 ”领域取得突破。
四、“ 新零售 ”是“现在进行时”,优秀企业已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上,“ 新零售 ”早已不是概念,不是趋势,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在进行时”。
盒马鲜生上海首店已经盈利,4500平的面积创造了堪比上万平大卖场的业绩,坪效远高于生鲜电商、超市大卖场。据说连锁店已经开出了8家。
借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盒马的自有品牌卖得非常不错,基地直采、海外直采也在全面推进。此外,盒马还组建了食品研发团队,开展“盒马味道”特色美食研发。
可以预见,随着盒马快速开店,其自采商品、自有品牌、自研美食将为其打上更深的“盒马烙印”,带来更高的毛利和更多的回报。
还有谁敢说传统零售比“ 新零售 ”更懂经营,更懂消费者?
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二代店已经研制定型,即将大面积铺开。
大润发对标盒马、超级物种的“ 新零售 ”店——飞牛优鲜也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并进入选址阶段。
百货领域,银泰商业、大商集团、天虹商场、王府井集团都推出自己的“ 新零售 ”战略,线上、移动收入已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增长点,成为它们业绩回暖的重要支撑。
“ 新零售 ”已成为零售企业顺应“两栖消费”大势的必由之路,而数据则助推它们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
迟疑的人还在观望,觉悟者已经在行动并取得进展。
“ 新零售 ”路上的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观念的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