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168消息】作为一位消费者,你正在享受哪些“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服务?也许你会回答,我在手机App上下了超市单,超市买手帮我送上门了;我还在网上订了外卖,很快外卖员到了;我又在网上买了很多零食,快递员隔天就敲响了家门……这是消费者终端的感知,但事实上,“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是一个极大的话题,制造企业、电商企业、流通企业等的发展,都与它息息相关。
本报推出“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系列报道,从各个角度,为你讲述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的故事。也许它不够全面,但它一定很有趣。
今天登场的是超市的最后1公里配送——
“我需要八位数的融资,但最终没拿到!” “单子多了未必是好事,想要盈利实在是难!”
超市最后一公里配送这块“市场蛋糕”,一直被高斌毅看好,然而就在今年2月,他选择将自己创办还不足半年的“唯快生活”App卖给了另一位来自成都的投资人。借助原有的“唯快生活”这一平台,高斌毅曾打造了一支专业超市buyer(买手)的队伍。
和高斌毅一样,盯住超市最后一公里配送这块市场蛋糕的,其实还有很多。除了超市之外,专业电商公司(例如小美生活等)、跑腿公司等均在涉足。因为这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真想要做起来,高斌毅坦言,“却并没那么容易”。
“我需要一笔八位数的融资,但最终没拿到”
80后的高斌毅是在去年5月开始构思“唯快生活”这一项目的,10月底产品面世。他的目标挺单纯,做一家1小时即时送达的移动互联网电商公司,并将切入口放在了超市。
然而,当他与一知名连锁超市成功谈定合作、并有意攻下下一家超市之时,他却戛然而止。
“我需要一笔8位数的融资,但最终没拿到。”高斌毅承认,在那段时间,自己一直在和各类投资人洽谈,希望能得到资金支持,然而,当投资人表示只愿意出200万元资金时,他综合考虑再三,选择了将项目卖掉。
“如果投资人愿意出500万元,说不定我还会坚持下去。”他的语气带着点不舍,但也有些无奈。因为当他把杭州市场布局完后,便迫切需要布局北上广的市场,如此一来,需要烧掉一笔不小的资金。
让高斌毅感到欣慰的是,接手这个项目的那位投资人自身对解决“超市最后一公里配送”这一创业项目很感兴趣。他猜测,投资人或是希望将功能、技术平台、影响力等带回当地。
“单子多了未必是好事,想要盈利实在是难”
为什么不能如愿拿到千万融资?去年年底,高斌毅再三思考这个问题。“当时的生意并不差,30多人的团队,平均每天1人能接20-30个订单。”但在测算了成本后,他明白了。
超市“最后1公里配送” 项目优融资难
2024-02-13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