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动态
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引流容易盈利难
2024-04-27  浏览:22
零售业经营日益遭受挑战,商场、购物中心以增加体验型业态来引流, 儿童业态 成为招商香饽饽,商业总面积在五年间增长了538.8%,占购物中心比例从5%升至15%。但同时,也有不少 儿童业态 品牌接二连三关店。过于“同质化”也造成行业饱和,市场加速分流。靠门票的单一收入结构也制约着 儿童业态 发展。
  每年由于政策因素净增人口会在300万以上;按每个婴幼儿年均消费1.2万元来算,至少每年可带来超300亿元新消费,带动行业13%左右的增长空间。
  市场同质化严重
  商场、购物中心对 儿童业态 招商的加速,促成了 儿童业态 市场的饱和甚至过度。
  日前,中国资深商业地产全程服务商RET睿意德旗下公司中商数据对全国42个重点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2015年间, 儿童业态 商业总面积达到了916.1万平方米,五年间增长达到惊人的538.8%,购物中心的 儿童业态 占比也由5%上升至15%,2013年后加速尤为明显。
  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肖峰表示,在2013年之前,大白鲸世界主题乐园曾创每天收入10万元的高纪录,但在2013年后出现了急速下滑的趋势,收入仅为之前的1/5不到。据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多家购物中心配备儿童绳网探险设备、滑梯、海洋球等游乐设备,设施相似度极高。一位家长透露,设备都相似,只会考虑距离问题。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对此表示,业态发展势头强,但面临的挑战也会相应增加。同类型 儿童业态 在短时间中扩充,容易造成市场膨胀, 儿童业态 品牌增加稀释掉消费群,自然会造成客流分散。而对于购物中心物业方而言, 儿童业态 是吸引客流的主力军,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在盈利方面是相对较弱的。
  收入结构单一化
  业态的发展前景,能否盈利是一个重要标准。而国内 儿童业态 的盈利结构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RET睿意德行业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儿童主题乐园盈利,门票收入占到79%,餐饮和零售占到11%,品牌植入收入占到5%;而国外的儿童主题乐园盈利比例则是,门票收入为50%,广告、活动、衍生品、餐饮、零售收入占到25%,品牌植入的收入占25%。国内外两项数据对比显示,国外 儿童业态 比国内发展得更加多元化,门票销售是国内儿童主题乐园的主要收入渠道。
  RET睿意德董事张家鹏对 儿童业态 现状进行分析时表示,目前国内 儿童业态 市场无垄断的龙头企业。由此看来,以品牌植入为例,国内没有领头企业能够闻名于世界,品牌植入所得则占不到较高比重。
  郭增利认为,消费者的选择在增加,品牌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压力不断增大。但 儿童业态 不应是简单的提取收益,而应转向服务,甚至可以免费开放。门票收入需要极强的特色性,而市场中的“同质化”也不利于当前盈利的结构、模式。
  品牌良莠不齐
  在 儿童业态 被热捧的发展大势下,亦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自2008年至今,多数游乐园的运营周期不足两年,尤其个体商户更是艰难生存。北京商报记者从相关数据了解到,投资儿童主题乐园的回报周期为2.5年,而多数儿童主题乐园在漫长的发展周期中已经倒闭。
  鸿坤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鸿坤广场经营的 儿童业态 互动型、亲子型门店在客流及业绩上不错,儿童、母婴用品及鞋服产品的销售偏弱。此前,大连一家儿童职业体验馆试营业两个月之后便关门停业,在三四线城市相继开业的儿童职业体验馆也入不敷出。
  分析认为,部分儿童零售业经营欠佳,与购物中心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区域内居民可能不太在意儿童服饰品牌,而儿童职业体验馆的业绩较差,与国内的教育观念有关。儿童职业体验馆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性较差,部分可以体验的职业并不是家长期望的发展方向。此外,儿童职业体验馆要求的场地面积很大,租金会是很大的开支。
发表评论
0评